天天小知识
盘点人类挺过的五场“末日之灾”(2)
腺鼠疫
在冰河时代严寒期结束后的数千年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这使得一些疾病发展成大流行病。由鼠疫杆菌引发的腺鼠疫被认为是此类传染病灾难中最致命的。它最早出现在公元541年,东罗马帝国作家普罗科匹厄斯在其《秘史》一书中称,它“差点儿毁灭了全人类”。这种疾病在欧亚大陆和非洲肆虐,仅在一年之内就导致多达5000万人死亡。
1347年,腺鼠疫再次给人类带来浩劫。其症状包括疲倦、谵妄、腹泻、水疱、咳血和发冷,患者腋下和大腿上还会出现黑色肿块——濒临死亡的明确迹象。
薄伽丘在成书于14世纪的《十日谈》中写道:“面对这种疾病,医生的所有建议和药物的全部效力都无济于事。”这种所谓的“黑死病”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夺走了多达2亿人的生命,不过人类如今在抗生素领域取得的进步意味着,现代世界能够在此类灾难再次来袭时很好地保护自己。
天花等疾病
在黑死病过去大约一个世纪后,全球化引发了又一波毁灭性的传染病。欧洲人最早于1492年到达美洲,把多种严重的疾病带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新世界。当地人之前既没有接触过这些疾病,也不具备针对它们的免疫力。这些疾病包括天花、麻疹、霍乱和斑疹伤寒,其影响立马就出现了:在此后的100至150年里,约有80%至95%的土著居民死于上述疾病。
西班牙人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1561年曾写道:“太多的疾病、死亡和苦难降临到他们身上,无数的父亲、母亲和孩子因此不幸死去。”一些研究表明,当时突然死于这些所谓的“旧世界”疾病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整体气温均有所下降,这加剧了一个被称为“小冰河时代”的气候寒冷期。
那段“小冰河时代”可能在早至1300年、晚至1850年的时间里影响了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北部地区。不过,人类还是挺过来了。
坦博拉火山爆发
就在“小冰河时代”开始结束的时候,第二次超级火山爆发迫使全世界进入了“火山冬天”。1815年4月,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喷射出的烟雾、火山灰、气溶胶和浮石进入了大气层和整个周边地区。
这一事件当场导致1万名岛民丧生,其后果也再次波及全世界。随着烟尘弥漫至整个大气层,阳光受到阻挡,导致全球气温降低。在火山爆发后的整整一年时间里,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经历了反常的气候,以及酷寒、霜冻和洪水,这些灾难严重到1816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全世界有10万至20万人死于饥荒和疾病。
坦博拉超级火山至今仍处于活跃状态,但幸运的是,与那次爆发相比,它随后的活动显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