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知识
皮肤脱屑瘙痒 可能是因为没洗对澡(2)
搓“泥”很爽但皮肤不爽
搓澡这个习惯,很多人都有,原因是觉得这样才洗得干净。那么,洗澡搓掉的“泥”究竟是什么?洗澡时真的需要用力搓洗吗?
搓澡时搓下的“泥”其实不全是“脏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角质层,同时合并了皮肤外层的代谢产物、油脂、汗液以及粘附在上面的灰尘。
作为皮肤科医生,我们不建议大力搓澡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用力搓洗会破坏皮肤屏障,使刺激物质、细菌/病毒、过敏原等通过微小的破损面进入表皮,引起皮肤创伤、炎症、感染。另一方面,如果部分皮肤区域有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等感染性损害,搓洗可能会引起“同形反应”(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使上述皮损更广泛地传播。此外,在公共浴室,如果搓澡巾没有做好消毒,还可能造成感染性皮肤病的传播。
每周洗澡两三次为宜
关于洗澡的频率问题,由于个体肤质差异,皮肤科医生无法给出统一标准,但仍然建议大众在冬季适当降低洗澡频率,比如,可根据个人情况隔日1洗或每周洗2-3次。
不过,对于受体味困扰、每日运动量较大或存在皮肤感染的人,每周洗澡2-3次可能会影响个人卫生,干扰正常的社交活动。这类洗澡频率较高的人群,不妨参照以下建议健康沐浴。
●不要过度搓洗,更不建议干性皮肤人群、老年人过度使用搓澡巾或洗澡刷,如有必要使用,最多一个月1次;
●将洗浴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关上浴室门,以增加环境湿度;
●洗澡水不要过热,32℃-40℃之间最佳;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如沐浴露、沐浴油,以代替肥皂和香皂,但需警惕老年人使用沐浴油有跌倒风险;
●擦干皮肤的动作尽量轻柔;
●洗澡后立即大量涂抹油性保湿霜或软膏,以锁住皮肤水分(干性肤质推荐使用软膏、乳霜或面霜,而非乳液);
●如仅需清洁局部,则尽量不进行整体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