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液中积聚的小凝块,会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引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从来源看,血栓可分为动脉和静脉两种,临床中最易堵在心脏、脑部和下肢这三处。
心脏
心脏血栓常常发生在冠状动脉,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如果突发胸闷、胸痛、大汗,或是出现无法用相关系统疾病解释的牙痛、咽痛、上腹痛等,需警惕冠状动脉栓塞,即急性心梗。
脑部
脑部血栓可导致急性脑梗死。其中有一种急性脑栓塞,栓子常来源于房颤患者左心房,脱落后易堵塞脑血管,我国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的5~17倍。如果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昏迷、中枢系统障碍等,需警惕脑梗死或脑栓塞。
心脏和脑部的血栓都属于动脉血栓,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流淤滞、缓慢,组织灌注量不足,会导致大量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沉积在血管内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引发血栓形成。生活中,动脉血栓形成多与超重、少动、熬夜、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关。
下肢
堵在此处的血栓主要来自静脉,一般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1/10000~1/1000。它常经下腔静脉到达肺动脉,往往是急性肺栓塞的罪魁祸首。如果下肢突发肿胀、酸胀,患侧肢体比对侧肢体粗,需警惕患下肢静脉血栓。另外,突发呼吸困难、咯血或胸痛,甚至出现呼吸骤停,需警惕肺动脉栓塞。
静脉血流相对缓慢,长时间卧床、缺乏运动等易使血液积聚在静脉内,形成血栓。骨折、手术、恶性肿瘤等可致凝血功能增强,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活性降低,更易促进血栓形成。静脉内膜粗糙或静脉瓣膜功能异常,也易导致血小板黏附和血栓形成。
要想保护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日常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控制油和盐的摄入量;避免摄入高脂、高糖和高盐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2.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增强血液循环,同时避免久坐。3.戒烟限酒,保证睡眠。4.定期体检,若有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时做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定期做心脑血管疾病检查;如果需要,遵医嘱用药。5.若怀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等,建议前往医院急诊、胸痛和卒中绿色通道,以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