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知识
话说元宵——元宵节的习俗(3)
话说元宵——元宵节的习俗(3)
同时,民间在元宵也盛行「牵钩」之戏。牵钩即拔河。封演(七五六年进士)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述唐代元宵拔河的盛况:「两钩齐挽,大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宋代元宵张灯的日子,自太祖干德五年(九六七)开始,增加为五天。皇帝们甚且标榜「与民同乐」,在元宵节的晚上登御楼与近臣饮宴,宋徽宗朝(一一○一~一一二五),还赐酒给过往「仰观圣颜」的仕女。因为放灯时间的延长,商人莫不绞尽脑汁推出新型的花灯。宋朝的花灯制作,比唐朝更胜一筹。据《东京梦华录》(序于一一四七年)的记载,宋朝皇宫内的灯山,上面有采缯结成的文殊菩萨跨狮,普贤菩萨骑白象等装饰。菩萨的手臂可以摇动,手指出水五道。这都是工匠运用辘轳绞水所设计出来的特殊效果。皇帝既然喜欢赏灯,各地县官也投其所好,纷纷进奉各色特制的灯饰。如苏州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让人眼花瞭乱。此外,百戏竞陈的现象也极其盛大,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和铁剑,李外宁药发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万端,日新耳目」。
北宋期间,猜灯谜活动的加入,使得元宵的节日习俗更加的丰富。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由于谜底不易猜中,就像老虎不易被射中一样,所以灯谜也称「灯虎」。灯谜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但在制作上,仍需运用巧思。因此、谜面的设计要符合「八美」,即句练、法净、语圆、意明、字切、雅驯、超脱、体备。而传统的灯谜更要讲求一定的格式。通常所谓灯谜格有廿四种: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凰格、谐音格、玉带格、粉底格、燕尾格、虾须格、双钩格、加冠格、脱帽格、纳履格、解带格、脱靴格、系铃格、上楼格、下楼格、掉首格、掉尾格、中分格、碎锦格、辘轳格。这些谜格,如困运用得当的话,往往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宋朝的元宵活动如此的丰富,所以平日深居简出的妇女莫不趁此机会外出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