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存在

 "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赫拉克利特 

  由于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人类思维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单纯的哲学问题,建立思维科学体系既有迫切的需要,又有现实的可能。80年代以来,钱学森大力倡导和指导建立思维科学体系,并将这一科学体系视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等科学部门平行的一个大科学部门。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因为高级思维功能是人有别于万物的最主要特点,不研究思维,就不可能了解人体,尤其是人体的一些尚不能被现有科学理解的现象。所以,人体科学不能不关注人的思维功能,尤其是某些特殊的思维功能。
思维和存在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老问题,它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在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极不发达,人们在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时,自然就感觉到外在世界力量的宏大,个体力量的弱小,于是对大自然中某种现象的崇拜就无形中产生了。不过,一开始人们崇拜的对象往往是一种自然的东西,如对太阳的崇拜,之后人们就从自然的变化中领悟到决定世界的不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而是一种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神",当然,人们对神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一部分人认为神是一种客观的、超越物质的自然之"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神是一种人格化的、与物质世界相对立的宇宙创造者。与这两种思想对应,人们在对自身不可捉摸的思维认识中,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部分人认为思维来自于人与外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思维是一种超越肉体的灵魂。

  一切思想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哲学就是众多思想优胜劣汰的产物。在东方,随着"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建立,神的观念也就逐渐在竞争中明朗化了。我们知道,"气"最初被老子称之为"道","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物质的"气",二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理"。为了更加明确地说明物质世界,"气"和"理"就从"道"这个概念中分化出来了,不过,最初的"理"并不称之为"理",而是称之为"神"。如《易》曰:"阴阳不测谓之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孔子曰:"知变化之道也,其知神之可为乎?"从这里可以看出,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神"虽不是什么物质性的东西,但它却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一个自然之"理",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在,却决定着物质世界的一切。

  在表象中,人的精神活动是千变万化的,仿佛与外在可观察的物体截然不同,于是在人们意识中产生精神与物质是两种对立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但中国的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是独特的,这就是从外在世界变化的不可抗拒认识到大自然规律――"神"的存在,这种观念又引导他们自觉地去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适应,中医学和气功学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中医和气功实践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这些内在的体验使他们深刻地领悟到人与自然、形体与精神之间的统一性,促进了人们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认识,尽管这些认识并没有许多可观察的证据,但正是这种"认识――内在体验――进一步认识",使中国传统哲学的成就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哲们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自然之理――"神"的存在。按照这个学说的本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由于外在世界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局部的事物都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自觉地顺应外在世界的变化为基础的。阴阳学说所揭示的就是内在与外在之间在变化上的对立与统一,而五行学说则具体地说明了内在是如何与外在保持统一的。"神"所指的就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反抗精神和它在运动上的规律性。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它与万物一样都具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断地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个体的力量与自然整体相比是极其渺小的,因此,它内在反抗性的变化与外在世界压迫性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小宇宙"之称就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这种统一性的一种概括。人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与人体一样,组成人体的每一个部分也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不同的只是反抗的对象,人是与自然整体的变化相统一的,而组成人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和人整个机体的变化相统一的,正是有了这种机制,各个部分才具有了一种统一的精神,这就是共同反抗同一个目标――外在世界变化。

  人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正是有了这种联系才有了统一的目标。在中医学中,描述这种普遍联系的理论就是经络学说,经络的本质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清楚了,它就是连续在人体的水环境,因为生物信息的传递就是通过水分子在无机离子周围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进行的。既然各个部分是通过连续的水环境联系起来共同反抗外在世界的变化,那么人所谓的精神体现的就是这种有着统一目标的整体活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形神关系"或"心身关系"了,可观察的部分如各个组织器官就是"形",而不可观察、但客观存在,又决定着宏观的组织器官的微观物质运动就是"神"。显然,精神活动离不开连续在整体的水环境,更离不开产生这种精神的组织器官;反过来,各个组织器官也正是有了统一的目标――对外在世界的反抗,才表现出了统一的精神活动。

  仔细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形神关系",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和"气理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而理则是对气这种统一的物质内在本性的一种概括,也就是说气和理是描述统一的物质世界不同的两个方面。气本身如果没有产生不对称的机理,那么整个宇宙就只能是铁板一块。自然本身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这是先哲们内在体验和外在观察的一致结果,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气本身有着一种产生不对称的机理,显然这种机理是超越物质本身的,但它却是气内在的一种本性。同样,在理解"形神关系"中,先哲们相信"神"是内在于形体的,没有统一的形体,就没有与之相应的精神的存在,精神是对组成整个机体的各个部分协同起来与外在世界变化相对抗的一种整体性的物质运动。

  对现代人来说,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通常是难以理解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科学一贯的实证观念,即用"精密的仪器"观察不到就不承认它的存在。如观察不到连续在宇宙空间的运动物质,就否定了以太观;观察不到内在于物质本性的生命力,就将物质和能量机械地分开;观察不到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就将统一的生命世界划分为生命与非生命;观察不到精神的物质基础,就将精神视为一种非物质性的东西;……等等不一而足。有了这些观念的阻碍,不仅哲学从此停滞不前,而且现代科学也由于缺乏了理论的指导而前途渺茫。

  西方科学的这种状况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始至终一贯地表现在它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远古时代产生的人神同形说,到奴隶时代的灵魂不死论,从宗教时代人格化的上帝,到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人文主义,从近代科学中的活力论,到现代科学中的"科学万能论"等等,它们都反映着古希腊一个最基本的精神,这就是其世俗的、自然的、理性的、人本主义的精神,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从另一扇门出去,在另一条街上出现而已。

  人们常说,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毫无疑问,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当时的哲学同自然科学还没有分开,而是浑然一体,但它的研究世界的方法和现代科学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就是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本身。当然,哲学与自然科学还是有所不同的,科学习惯于从研究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一具体现象入手,而哲学却是研究世界的总体。这种研究,在哲学上叫做本体论的研究。恩格斯在评论古代的这种以认识客体为主的哲学时说:"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作为这样的唯物主义,它不能彻底了解思维对物质的关系。但是,弄清了这个问题的那种必要性,引出了关于可以和肉体分开的灵魂的学说,然后引出了灵魂不死的论断,最后引出了一神教。"这就是说,古代以研究客体为主的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不可能正确地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因为它们更多的是看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而容易忽视两者内在的统一性。这样,就把思想的产物当成了存在的本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哲们注重的内在体验,看重的是关系,"物我不分,天人合一"就是对这种方法论的一种真实写照。或许也正是这种方法论,使他们一开始就把握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这种统一不仅是指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气就是组成一切存在的本源,而且还指物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人是具有生命的,那么万物和人一样也是具有生命的,不同的只是它们在自然界的层次。显然,按照这种思想,一切存在物都是有生命的,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是它们的本性,所谓的精神就是这种本性在人体的一种物质体现。

  客观地说,古希腊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最明显的就是赫拉克利特的生命之"火"。但总的来说,这种思想并没有在古希腊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主客两分的方法让人看到更多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区别使不少人相信,人的确有一种其它事物没有的精神,于是,一种把思维和存在对立起来的思想便逐渐漫延开来,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所构成的是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唯一真实的世界,而具体事物构成的世界则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个别事物只是其摹仿和影子。人对于理念的认识并不是从感觉经验抽象概括出来,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只是对人的与生俱来就有的知识的一种回忆。人们要获得知识无需与外界接触,不用进行实践活动,只要闭门思考,进行自我反省,让灵魂去回忆理念世界就可以了。

  现代不少人一提起唯心主义,就认为它是一无是处的。其实不然,唯心主义的基础就是相信世界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存在,或者说有一种数学规则的存在,由于这种精神或规则不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所能获得的,它只能通过对自我的内省,因此,唯心主义者特别强调自我内省,甚至把这种内省当成了世界的本质。不可否认,就物质世界的本质而言,的确有一种精神或规则的存在,但这种精神或规则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或者说它和物质是混然一体的,物质世界离开了它内在的生命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精神离开了物质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唯心主义的错误就在于颠倒了内在小世界与外在大世界的主次关系,从而把思维凌驾在物质之上。

  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不同,古希腊哲学还有一个与之几乎是完全对立的阵营,这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按照他的学说,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所以原子也叫"存在","虚空"叫作"非存在",非存在也是一样真实的。他还用"影象论"表达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思想。他说,构成事物的原子群中,不断地流射出事物的影象,"感觉和思想是由透入我们之中的影象产生的;因为若不是有影象来接触,就没有人能有感觉或思想。

  近现代自然科学是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原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创了一条唯物主义的经验论的道路。经验论的始祖培根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经验,一切知识都是关于自然物的知识,"知识就是存在的影象",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显然,培根的经验论只是原子唯物主义的延续和发展,按照这种观念,人似乎就是一面镜子,它能完全再现世界的本质。但问题是,人真的就能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来获得自然界的本质思想吗?

  今天,随着科学的不断进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如恩格斯很早就指出:"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它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的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的确,对同一自然现象来说,如果人是一面镜子,那么所有的人得出的结论应该都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则不然,这就说明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建立在自我之上,对自我认识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如在不少哲学家的眼睛里,生命是内在于一切物质的本性,而在大多数科学家的眼睛里,生命几乎就是生物的代名词。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我认识的不同。如果你认识到人与自然在本质上的统一性,那么生命问题本身并不存在,因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生命;如果你更多看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区别,那么生命问题就无中生有的产生了。

  许多哲学家都说过,人只要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这里的道理是简单的,因为哲学家们相信,人和万物都是由同一种料子组成的,也同由一个规律所支配,如果我们能够内省到人存在与发展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规律来认识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然而,人是一种与自然相对立的事物,这使它经常不自觉地否定对立面――外在世界,进而把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这样一来,本来统一的人与自然之间无形中便出现了一条人为的鸿沟,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的生命问题就是最显明的例子。

  自然界是简单的,它不仅简单地统一于一种物质,而且遵循着一个最朴素的自然之理。虽然这种物质是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而且它运动的原理也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理性的反思来认识它,因为我们就是由这种物质组成的,而且遵循着这个原理。哲学家们是不可思议的,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自身的痛苦认识到万物的痛苦,从自身的生命领悟出万物的生命,正是这个原因,认识自我才被思想家们尊崇为一些知识的基点。

  人是一种生命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在不断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自我就是在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步调一致地与外在世界变化相对抗中表现出来的。人的一切思维都是建立在统一的自我之上,由于自我与外在世界首先是对立的,因此,思维首先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以外在世界为改造对象的整体活动上。尽管人可以通过思维活动来积极地改造外在世界,但毕竟这种力量与巨大的自然整体相比还是极其微小的,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不自觉的顺应之上,所以,思维还表现在对外在世界规律性变化的一种积极的适应之上。

  外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人的思维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在这不断变化之中,自我却一直在与这种变化的对立中保持着不变。不同的人对同一自然现象的思维结果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自我的不同,或者说由于人生之初基因的不同。不过,思维的不同表达并不意味着不同的人思维服从于各自不同的规律,相反,凡是有着正常的生理机能,不管他们是哪个时代、国家、民族,他们都有同样的思维原理,这就是人体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统一。 

文章评级:★★★★★☆☆☆☆ 发表者:{佚名(127.0.0.*)} 3-30 [ 0]

 分享到:
 
 
我是:
本站注册用户
用户名: 密码:
非本站注册用户
我来评论:

评论字数在2000字以内。评论即可得2分,评论被采用后,根据评级可得到相应的积分和智慧果。
比如:评论评级为5,可得50分和5个智慧果。

 

 
 
 
 
 
 
































 

© 版权所有  2001-2024 知识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24 allzh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电话:15973023232  微信:zhishizaixian  ICP备案号:湘ICP备0800321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