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关于衰老的九个误区

  世界范围内100岁以上的老寿星人数将在2010年至2050年间增加10倍。每一个人都想长生不老,永生可能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长寿的愿望并非不可能实现。

  寿命每百年增加25岁

  决定一个人是否长寿的重要因素为父母是否长寿。换句话说,基因是决定寿命的关键因素。不过,现在百岁老人的增多并不能只用基因解释,因为人类的基因不可能在几百年时间里发生巨大变化,真正的功臣是生活质量的改善。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学研究所生存与长寿实验室负责人詹姆斯·瓦珀尔说:“人类寿命每10年增加2.5岁,每100年增加25岁。”瓦珀尔致力于研究人类与动物的生存与长寿,认为人类死亡率在过去100年时间里大幅降低。1950年前,寿命延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在对抗高婴儿死亡率方面取得的进步。在此之后,60岁以上的人死亡率大幅降低。最近,80岁以上的人死亡率也大幅降低。换句话说,随着幼年时期夭折的人数大幅减少,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

  德国耶拿大学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威廉·胡弗兰德曾撰写了《延长寿命的艺术》。这部著作是他对人类寿命进行长达8年研究取得的成果。胡弗兰德发现,很多因素都能让人长寿,例如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少吃肉和甜点),积极的生活方式,关注牙齿健康,每周用温度适中的水沐浴,良好的睡眠,清洁的空气以及父母长寿等。胡弗兰德预测称,人类的寿命可能达到当前极限的两倍,同时不会丧失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寿命可达到200岁。瓦珀尔认为,这个推断并非妄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多种因素影响寿命

  更出色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所能带来的健康益处仍不能让很多人满意。为此,人们纷纷投向能够延长寿命的疗法。

  比如,有人选择严格限制饮食甚至过午不食、辟谷。有研究发现,几乎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寿命超过吃饱的老鼠,对猕猴进行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但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进行的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却有相反的发现:虽然严格限制饮食的猕猴患上与衰老有关疾病的时间略晚于其它猕猴,但平均寿命并不比其它猕猴长。研究者指出,虽然长寿动物进行热量限制会带来一些益处,但这些益处取决于基因、营养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为何会走向衰老?瓦珀尔解释说:“我们每天都遭遇损伤,同时又无法进行完美修复。未修复损伤的不断积聚导致一系列与衰老有关的疾病。不过,并非所有生物都存在这种现象。以水螅为例,这种类似水母的动物几乎能够修复所遭受的所有损伤,同时遗弃因损伤过于严重而无法修复的细胞。在人体内,类似的受损细胞会演变成恶性肿瘤。”

  瓦珀尔表示:“水螅在分配资源方面主要以修复为导向,而不是繁殖。相比之下,人类则主要以繁殖为导向,这是物种层面的一种不同的生存策略。”人类的寿命可能很短,但强大的生育能力允许我们克服较高的死亡率。瓦珀尔说:“我们应对修复过程进行正调节,而不是让能量变成脂肪。理论上说,这种做法具有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如果细胞损伤程度的不断积聚过程能够得到遏制——所谓的可忽略衰老,人类的寿命可能也就不存在上限。

  白藜芦醇也许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可由植物天然产生,尤其是葡萄皮。青春之泉是否就隐藏在葡萄园内?现在还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寄希望于医学突破

  全球每天有15万人死亡,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与衰老有关的疾病。老年病学理论学家奥布里·德·格雷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25年实现可忽略衰老的几率高达50%。

  在延长寿命方面,科学家进行技术干预的焦点是端粒。端粒位于染色体端位上,会随着细胞的分裂变短,决定着细胞分裂次数的上限。并非所有动物都出现端粒变短现象,水螅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存在这种限制也有有利的一面。偶尔的变异允许细胞在不缩短端粒的情况下分裂,增加“不朽细胞”的数量。不过,在未受控制的条件下,这些“不朽细胞”对人体健康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可演变成恶性肿瘤。

  瓦珀尔表示:“在25年内实现可忽略衰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可能性极低。”他认为医学突破有可能快速延长人类的寿命,但他同时也指出未来可能出现我们无法预料的困难和挑战。疾病、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死亡率提高。

  就目前来说,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加强锻炼、健康的饮食结构是关键。不过,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充满美食美酒的生活虽然让寿命短一点,但却是一种非常富有吸引力的活法。这就导致一个两难问题——如果能够实现长寿,你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文章评级:★★★★★☆☆☆☆ 发表者:{wawawa}wawawa 9-2 [ 0]

 分享到:
 
 
我是:
本站注册用户
用户名: 密码:
非本站注册用户
我来评论:

评论字数在2000字以内。评论即可得2分,评论被采用后,根据评级可得到相应的积分和智慧果。
比如:评论评级为5,可得50分和5个智慧果。

 

 
 
 
 
 
 
































 

© 版权所有  2001-2024 知识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24 allzh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电话:15973023232  微信:zhishizaixian  ICP备案号:湘ICP备08003211号-4